2020/09/21 社課紀錄
主題:與成功有約
社課內容:
社課開場: 讚頌,主持人陳瑋浩開場
講師授課:
老師認為成功的定義是做到自己想做的事,達到自己想追求的目標。介紹史蒂芬・柯維 (Stephen R. Covey) 在 “與成功有約: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”一書中提出的七個好習慣:主動積極、以終為始、要事第一、雙贏思維、知彼解己、統合綜效、不斷更新(以下部份資料來源: https://readingoutpost.com/the-7-habits/)。
其中主動積極能幫你擴大影響力;以終為始能幫你釐清人生定位;要事第一能幫你找到目標與方法;雙贏思維能幫你創造最大價值;知彼解己能幫你維繫人際和諧;統合綜效能幫你化解衝突、找到出路;不斷更新能幫你改變自己與他人的人生。
成長過程三階段 (依賴、獨立、互賴) :
- 依賴 : 重心放在別人身上。
- 獨立:重心在自己身上,個人的成功。是在自己界線內,做好自己擴大影響他人;是有自己的目標,知道想做什麼並完成它;是可以在不同人際關係中,擔任不同的角色,盡自己的本分,做一個好相處的人。
- 互賴:重心在一群人可以完成什麼事,雙贏思維,知彼解己,統合綜效。
成長過程三階段與這七個習慣的關係如附圖1:

積極主動、以終為始、要事第一:幫助我們從依賴到獨立,
雙贏思維、知彼解己、統合綜效:提高溝通能力,促進協作,
不斷更新:在身體、智力、精神、情感四個部分,均衡進步。
此次課程主要討論有關個人成長由依賴到獨立的前三項習慣。獨立不是可以一個人在外面生活,打理好自己,不需要別人幫忙。獨立是可以在自己的界線內,做好自己,並擴大這個界線去影響別人。獨立是有自己的目標,知道自己想做什麼,且有能力完成它。獨立是可以在不同人際關係裡,擔任不同的角色,盡自己的本分,做一個可以好好相處的人。
***主動積極(成功的七個習慣之一)
選擇與責任是積極的兩大元素,所有的決定都是自己的選擇,而自己要為此負責。另外主動積極的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行為歸咎環境或他人;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根據個人原則與價值觀,做出有意識的選擇。
1. 原因-選擇-結果
(1)原因和結果之間多了選擇的環節,讓我們更清楚地思考,和看清楚自己的責任在哪裡。
(2)聽多數人的話,參考少數人的意見,最後自己做決定,不把責任推給他人。
2.關注圈v.s.影響圈:
(1) 關注圈:雖然知道相關資訊,卻沒辦法改變,我們大多只是在看熱鬧。
(2) 影響圈:行動影響結果,擴大影響範圍。
提醒自己,找到那些可以藉由自己的行為和付出,來造成改變的事情。我們可以常常問自己:「我可以做甚麼?」若可以做,就立刻去執行,主動承擔起責任;若不管作甚麼,對事情本身都不會影響,那麼就放下它。養成這個習慣的結果:隨著自己的進步,以及資源的增加,影響圈的範圍會越來越大,原本你完全沒辦法改變的事情,突然之間,你是可以造成影響的,這也是從依賴走向獨立的一個象徵。要知道自己有選擇權,並在影響圈的範圍裡持續努力,減少在關注圈消耗注意力,才不會浪費時間。
3.唐鳳
唐鳳說過:「當你沒帶著問題來,大學只能給你一個學位。」「主動、積極的代表,學習不只是一種形式,找到自己的方向,人生有無限可能。找到方向、知道為何而學,才能學到東西。」藉此我們可以思考看看積極主動的人都有甚麼特點呢?
她以自身經驗證明,學習不只有一種形式,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,人生有無限的可能,而藉由這點衍伸到出發要有方向,先要有個目的地,再去實行,若沒有目的地,那麼走哪條路其實都沒有差別。
***以終為始:先構思後行動(成功的七個習慣之二)
可以時時思考:「你希望在喪禮上追述你生平的人,怎麼描述你及你的一生?你希望他們在你身上看到怎樣的品德?」常常記得這個問題,能夠在許多牽涉價值觀的問題之取捨時,有所依據。
考量事情要以終為始,要有目標及原則,意思就是先構思後行動。如果目標是重心的話,原則就是中心 (有如燈塔)。目標告訴你,你該做些什麼;原則劃清了底線和界線。
目標讓你知道努力的方向,原則映射了你的價值觀,在你心裡有個排序,什麼很重要、什麼更重要、什麼最重要,於是按照這些排序你就知道應該優先做什麼,哪些事情不應該做。大家可以想想你的目標、原則是甚麼?
成功沒有捷徑,一切都應該由最基本的個人品德與修為做起,也就是要「重視原則」;因為日復一日的習慣決定個人的成敗,把原則變習慣,才是自己的。思想決定行動,行動決定習慣,習慣決定品德,品德決定命運。而建立習慣需由知識、技巧、意願這三方面來努力(如附圖2):
***要事第一(成功的七個習慣之三)
從事情的重要與否、緊急與否,老師教我們先將待辦事情分成 4 類(如附圖3):
有哪些事如果你經常做,就會對你的 “個人生活或事業”產生重大的正面影響,但你卻遲遲未行動?通常答案都是重要而不緊急的事。很多人抱怨事情做不完,其實是因為將很多重要事情拖到最後,結果在短時間要做重要決策跟行動,因而容易出錯。我們應思考如何把時間拿去做重要卻不緊急的事。如果原則和目標是起點和終點,要事第一就是這之間的階梯,幫我們列出排序,一步步向上前進。
2016遠見雜誌調查企業進用新人的重要考量:
- 主動積極的態度與企圖心
- 學習力與適應變化的彈性
- 責任感與自我管理能力
***結論
- 努力不一定成功,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。
- 常見影響大學學習的因素有二,都源於不了解大學生活本質:
- 目標不夠高遠
- 認知、態度不正確
***回饋單
(1)今天有甚麼新的收穫?
今天對我來說最受用的是以終為始,這告訴我們要找到人生的目標,也就是方向,才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,沒有專精方向,到頭來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。而除了目標外,我們也要建立起自己的原則,學會排序事情的先後順序,哪些事情是重要,哪些事是不那麼重要的。先構思後行動,幫助我們邁向目標,對自己的人生負責。
(2)上完這堂課後,你認為要怎麼利用大學幾年的時間增強自己的能力?
a.帶著問題去找到人生解答。
b.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,激發潛能,或許未來可發展為專長。
c.學會編排甚麼是對自己重要且不緊急的事。
d.學會對自己負責。
e.在大學,學會彼此互助很重要。除了了解自己並非完美,需要別人幫忙,也學會助人的快樂,藉此也可提高工作效率。
f.把心力放在影響圈裡,並且學會積極主動。
(3)你認為你有甚麼能力需要加強的?該怎麼做?
主動積極的能力,可能自己有時候很被動,需要別人提醒我要做甚麼才會去做。我想藉由多觀察別人的需求,積極的給予幫助。想擴大自己的交友圈,可能平時多與人互動,努力地跨出舒適圈。想在學業上進步,可以多多花心思在學業、影響圈上。

